Marknadens största urval
Snabb leverans

Böcker utgivna av 1 Plus Publishing & Consulting

Filter
Filter
Sortera efterSortera Populära
  • - 《青年论坛》纪事
     
    575,-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有关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的最好的一部。--著名学者、《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这本书不只是记录了《青年论坛》的历程,不只是具有历史记录的意义,而且为未来的启蒙运动的重新发动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徐友渔本书"笔底流出的那些亲身经历、鲜为人知,于史无载的细节,极为宝贵。李明华最后畅开笔墨,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他尽到了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著名学者丁东14期刊物中竟有8期都以"自由"为主题,几乎贯穿了办刊的全过程。如此密集、充分的讨论,在同时期的民间刊物里,都是仅有少见的。《青年论坛》在1980年代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这无疑具有思想史与出版史的意义和价值。--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这个刊物的确发表了好些在别处较难看到的饶有新意、颇有胆识的文章,提出了或初步论证了好些相当尖锐和敏感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这恰恰是饱学之士、老师宿儒们所未敢轻易下笔的。尽管这些文章欠成熟,有毛病,但它清楚地显示了年轻一代强烈追求改革的理论锐气和朝气。--著名学者李泽厚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思想史上波澜壮阔的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从思想的桎梏中挣脱, 呼唤自由、民主、法制和人道主义的声音空前强烈。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理论刊物起到了先导作用,《青年论坛》杂志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它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群青年学者创办于1984年,以其敢于触及敏感政治问题的思想锋芒、清新活泼的爽利文风在理论界刮起一阵旋风,与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并称为"一报一刊"。随着时局的跌宕,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有密切关联的《青年论坛》也在峰谷之间浮沉,经受了政治风波的惊涛骇浪,最终,熊熊燃烧的思想之火被扑灭。《青年论坛》前后跨越四年,总共出版了十四期。《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纪事》是原《青年论坛》杂志主编李明华的回忆录。他根据亲身经历和记录,结合当年的多位同事、作者和相关人士的回忆,撰写了这本纪事。在书中,他概述了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宏观舞台,梳理了80年代中国思潮的发展脉络,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反思,在此背景下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叙了《青年论坛》的创办、发展、被整肃和最后停刊的经历。他带领读者重温80年代中国青年锐利的思想锋芒,激扬质朴的理想主义激情和关切现实、改变现实的勇气与担当,感受李泽厚、王若水、李锐、刘宾雁、戴晴等思想文化精英对《青年论坛》的支持,更难得的是,还记录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对待《青年论坛》的复杂心态和表现,对于了解中国80年代官场生态及其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极有助益。本书披露和记载的历史细节,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

  • - 夏榆文化訪談錄-下
    av &#22799 & &#27014
    479,-

    这部访谈录,是我数十年来读到的最有分量、最有水平的访谈录,绝大多数属珍品、善品。由于作者的好学深思和善于抓住要津的提问,使整部访谈录充满思想,使这些被采访的名人名家,从不同层面闪射着智慧的光辉。这是作家兼记者夏榆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做出的新贡献。 --刘再复,2017,10,2,科罗拉多 "傾聽這個世界最傑出者的聲音,儲存豐饒的精神遺跡。"這是前《南方週末》高級記者夏榆十年"南周"高端訪談的結集。本卷收入他與大量國外文化、政治、媒體精英人物的訪談對話,并補齊了簡體版中被刪除的三萬余字。哈維爾、瓦文薩、阿爾-戈爾、希拉克、帕慕克、阿多尼斯、埃科、桑塔格、德里達、米沃什......這些閃閃發亮的名字背後,是眾多傑出的生命,無數精彩動人的故事。閱讀這樣一本書,如同與人類最優秀的頭腦和靈魂的交流,它带给我們啟示,開啟我們的思想,慰藉我們的精神。

  • - 夏榆文化訪談錄-上
    av &#22799 & &#27014
    479,-

    这部访谈录,是我数十年来读到的最有分量、最有水平的访谈录,绝大多数属珍品、善品。由于作者的好学深思和善于抓住要津的提问,使整部访谈录充满思想,使这些被采访的名人名家,从不同层面闪射着智慧的光辉。这是作家兼记者夏榆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做出的新贡献。 --刘再复,2017,10,2,科罗拉多"傾聽這個世界最傑出者的聲音,儲存豐饒的精神遺跡。"這是前《南方週末》高級記者夏榆文化访谈的精华结集。本卷收入他對四十位國內一流文學、思想与文化精英的訪談,并補齊了簡體版中刪除的七萬余字。從史鐵生、莫言、余華、陳忠實、黃永玉到汪暉、劉再復,再到被官方話語所屏蔽的白樺、徐曉、王魯湘、閻連科、柯雲路等等,夏榆通過一篇篇極見功力的訪談走近受訪者的靈魂,展示出他們對文學藝術,對世界人生的獨特思考,為中國當代文學史和當代精神文化史,留下了寶貴的記錄。

  •  
    479,-

    思想單純的琴癡易平,由於命運的安排,被抛進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大洪流"中:他當過"紅衛兵",當過"知青";打倒"四人幫"後,他成了首屆全國招生的大學生,成了"改革開放"大潮的"弄潮兒"......然而,他最終還是被迫亡命異國他鄉......幾十年後,他與當年的朋友們在美國加州重聚,知青時代的友誼、愛情和理想又重被激活--也許,從未消失過。甚至有人爲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本書從一個特殊的視點,真實、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那場全民投入的"文革浩劫",和而後的两千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知青返城潮"、"知青偷渡潮"、一九七七年全國高等院校公開招考、以及接踵而來的"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等一系列的政治運動,直至一九八九年震撼中外的"六四"民主運動,同時反映了那一代人富於理想主義的的精神風貌,和他們對中國命運的不懈思考與探索。本書是作者的長篇小說系列中的一部。

  • av &#38472 & &#35878
    279,-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矫情,是不是挺没劲的?"小说里,美丽优雅的苏菊说。 她是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公司上市成功,她和同事一起成了硅谷"一天生产60个百万富翁"神话的一部分。长期同居的男友爱她懂她,事业成功,一切可谓完美。 她却总是快乐不起来。 她渴望生活中除了上市、金钱、房产等话题之外,还有别的。比如艺术。 直到"扎眼的,脱俗的,泼喇喇的"画家王夏闯入她的生活,她无处安置的心灵,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问题是,她有勇气去追求"矫情"的人生吗? 更大的问题是,她能承担"矫情"的代价吗?

  • - 圣童文艺批评文集
    av &#22307 & &#31461
    459,-

    把大师与草根文艺人置于同等地位,打碎惯性批评模式,将诗学批评和美学批评两种原则重构成"双面一体"的"金币"式批评理论,从而逼近本体的"通约性"批评场域,解构了西方既有权力话语性质的批评势力,为开辟21世纪全新文艺批评思想起到了先导作用。 本文集不仅涉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2006)、高行健(2000)和特朗斯特罗姆(2011)等人的文学批评,也向世界级艺术大师毕加索发出严厉质疑;不仅对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的哲学观念提出独特见解,同时对德国人康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发起挑战。而在如是的颠覆态度下,却对默默无名的文艺新人予以温情的肯定和热切的鼓励。 全书语言犀利、冷酷,但不失率真与诚恳。

  • - 章凝小說集
    av &#31456 & &#20957
    325,-

    這是美國華裔詩人、作家章凝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的中短篇小說及小小說共十三篇。章凝小說的總體思維意識屬於二十一世紀,表達了現代個體對人生與生命的迷茫困惑,渴望超越靈肉,探尋存在意義等,其行文風格卻具有這個時代罕見的古典氣質:雄奇壯麗的想像,詩情畫意的語言,崇尚高貴、超脫的愛與美,充滿浪漫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情懷。開卷有益,以古典音樂做伴奏,去欣賞他筆下的這些英雄小人物吧:九死一生的逃亡犯(《越獄》),離家出走的賣藝人(《華盛頓DC的小提琴》),身患絕症的高富帥(《死亡浪漫》),劫後餘生的兩面體(《雕像時代》),窮困潦倒的留學生(《一塊錢小費》),沾花惹草的癡情者(《血字》),雲雨過後的不眠人(《夜深了》)。

  • av &#38047, &#40594 & &#21490
    369,-

    史钟麒生于1947年,1960年被选入刚创办的上海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前身),是该校/团最早的演员。文革时期样板戏《白毛女》中男主角大春的扮演者之一。1979年,他被著名导演吴天明、腾文骥看中,在文革后第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生活的颤音》中扮演主角、小提琴家郑长河 ,随后成为极为活跃的舞、影、视三栖演员。1987年来美学习现代舞,因生计曾在纽约开设制衣厂,但很快又重返他热爱的芭蕾。 这部回忆录生动地记录了他与芭蕾相伴的一生。他以感激的心情,回忆了芭蕾带给他的快乐与伤痛,人生命运的考验与转折,也从局内人的视角,将上海芭蕾舞团早期的发展历程,《白毛女》创作、上演、成为样板戏的经过,包括周恩来、江青、张春桥、毛泽东对《白毛女》的态度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可与"乒乓外交"相媲美,为中日复交立下汗马功劳的"芭蕾外交"等历史事件呈现给了读者。 史钟麒现居旧金山湾区,一方面继续从事芭蕾教学,一方面以古稀之年,仍然活跃在湾区各种华人文艺演出的舞台上。 《革命时期的芭蕾》是"壹嘉个人史"系列丛书的第一部。该系列既可以是以个体经历为主的自叙传,也可以是由个人记录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本丛书意在留存个体、家族记忆,填补历史缝隙,探寻历史真相,同时,众多浸透悲欢离合、讲述成功失败的人生故事,亦有益于后人从中汲取教益,获得前行的动力与支持。

  • - 深度解析中西文明之差异
     
    279,-

    作者在本书中首次在学术上明确提出了中华文明世界观这个命题,并将其概括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共同载体。 由文明世界观这个角度出发,作者对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特点进行了重新审视,在他看来,是否承认绝对真理、以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作为事物的基本性质,是中西文明的本质区别。对于中华文明来说,过分强调不确定性而轻视确定性,一方面使中华文明保留了坚强的韧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另一方面使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与此恰好相反。作者在赞扬西方文明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管理上的卓越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被今人奉为圭皋的民主体制、自由主义以及科学实证体系的重大缺陷,并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颇有创见的思路。

  • av &#31456 & &#20957
    369,-

    這是一部由海外華人撰寫的西方古典音樂專著,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的筆耕成果,即20餘萬字以貝多芬為主題的文章作品,形式有詩歌、隨筆、散文和評論。內容涉及偉大作曲家貝多芬人生與事業的各個方面,從出身經歷到情感生活,從時代背景到思想意識,從作品評介到賞樂解析。全書史料翔實,信息豐富;論證嚴謹,評述精闢;情理交融,文筆優美。出自一位非學院派的貝多芬學者,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個性鮮明,超脫傳統條條框框的束縛制約。基於對所書歷史人物及其作品全面深刻的理解認識,作者在一些重要專業課題及領域推出了個人獨闢蹊徑富有首創性的論點和意見。作者章凝:美籍華裔詩人、作家、貝多芬研究學者、貝多芬作品演奏版本鑒賞家。學歷中國工程學士、美國大眾傳播碩士,現任職政府部門IT基礎結構管理。有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多篇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媒體並獲獎,出版圖書 《英雄命運-貝多芬250年頌》(北美壹嘉出版社)、《英雄命運-章凝小說集》(北美壹嘉出版社)、《英雄命運-章凝散文集》(臺灣秀威出版社)、《英雄命運-章凝詩歌隨筆集》。

  • av &#26494 & &#21016
    279,-

    我就像是带着⼀把小伞的蒲公英,随着⽣活的变幻,飘落到这片新⼤陆,我的第⼀份⼯作:小旅馆前台经理,奠定了我在美国从⽆到有,顽强求⽣的坚实的基础。这份小旅馆的⼯作,⼀做就是四年,四年来,透过小旅馆的窗⼝,我看到了美国社会底层的⼈⽣百态,小小旅馆里上演的⼈间悲欢离合,比我过去四⼗年的⼈⽣所见还丰富。使我对⼈性、⼈世有了新⼀层的领悟,⽽当初对美国抱有的梦想,也在打⼯⽣活中变得清晰,现实。

  • av &#36149, &#34081 & &#24503
    339,-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擎旗人胡适,坦承自己的新文学思想来自于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的巴哈伊文明。而最早在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期间,就有中国知识精英和来自中国的西方人士接触到巴哈伊文明。晚清民初的新学通过美国李佳白博士等人的传播,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新学中就有巴哈伊文明。后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与巴哈伊信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多,而且影响到孙中山,然后通过曹云祥、颜雅清、廖崇真等早期中国巴哈伊知名人士的社会影响力,扩大至全中国,对中国的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晚清民初的新学,其中包括巴哈伊文明,是新文化运动的助推力。 As a religion established in 1844, Bahai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t a very early stage an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Chinese intellectual elites such as Dr. Hu Shi, Mr. Cao Yunxiang, the presid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mong others, thus have an impact on the emerging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other new studies sprouti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Professor Cai Degui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how Bahai spread into China as well as the key figures in this process such as Presbyterian missionary Gilbert Reid, correspondent Martha Louise Root, and how some prominent Chinese such as Hu Shi, Sun Yat-sen perceived Bahai.

  • - 汉学先驱邓嗣禹和他们师友们
    av &#24429 & &#38742
    499,-

    邓嗣禹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继而赴哈佛大学,攻读费正清的博士。几年中与费正清合作发表了有关鸦片战争、清朝行政制度研究等多种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大获学术界好评。此期间他也成为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讲师、东方图书馆馆长,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任教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由于他在汉学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在他去世时,年过八旬的费正清专门写了悼文,纪念这位"亦师亦友"的学生;印第安纳大学定制了一块纪念铜匾,永久悬挂其东亚图书馆。本书作者彭靖为邓嗣禹的外孙。在本书中,作者以其祖辈在燕京大学、哈佛大学求学与任教历程和学术研究为主线,将邓嗣禹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图书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汉学先驱者,在科举制度研究、中国传统经典英译、清代行政制度研究、鸦片战争研究,以及现代汉语教学等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就重新展示给读者。同时,作家通过邓嗣禹的活动,将众多著名学者,如胡适、费正清、洪业、冯友兰、杨联陞等,和燕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串联在一起,考证出众多史实,补充与纠正汉学界的一些误读。其中一些被尘封和已经近乎湮没的历史,如芝加哥大学开始现代汉语教学的真正时间;被研究者遗漏的胡适在芝加哥大学的中国思想文化讲座;林语堂英译《红楼梦》;费正清的第一部中译著作;以及从未公开过的邓嗣禹与裘开明、钱存训的通信,等等,由此勾勒出美国汉学在一个时代的部分研究发展图景。

  • - 汉学先驱邓嗣禹和他的师友们
    av &#24429 & &#38742
    869,-

    邓嗣禹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继而赴哈佛大学,攻读费正清的博士。几年中与费正清合作发表了有关鸦片战争、清朝行政制度研究等多种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大获学术界好评。此期间他也成为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讲师、东方图书馆馆长,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任教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由于他在汉学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在他去世时,年过八旬的费正清专门写了悼文,纪念这位"亦师亦友"的学生;印第安纳大学定制了一块纪念铜匾,永久悬挂其东亚图书馆。本书作者彭靖为邓嗣禹的外孙。在本书中,作者以其祖辈在燕京大学、哈佛大学求学与任教历程和学术研究为主线,将邓嗣禹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图书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汉学先驱者,在科举制度研究、中国传统经典英译、清代行政制度研究、鸦片战争研究,以及现代汉语教学等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就重新展示给读者。同时,作家通过邓嗣禹的活动,将众多著名学者,如胡适、费正清、洪业、冯友兰、杨联陞等,和燕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串联在一起,考证出众多史实,补充与纠正汉学界的一些误读。其中一些被尘封和已经近乎湮没的历史,如芝加哥大学开始现代汉语教学的真正时间;被研究者遗漏的胡适在芝加哥大学的中国思想文化讲座;林语堂英译《红楼梦》;费正清的第一部中译著作;以及从未公开过的邓嗣禹与裘开明、钱存训的通信,等等,由此勾勒出美国汉学在一个时代的部分研究发展图景。

  • av &#36149, &#34081 & &#24503
    449,-

    儒学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实用哲学。《实用儒学》梳理了从原始儒学到当代儒学一以贯之的注重"躬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传统,联系儒学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美国的发展与实践,指出儒学在当代所具有的普世意义和理论发展空间,以及对于当下中国与国际的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这是第一部从实用角度阐释儒学及其当代意义的著作,立论坚实,视域宽阔,值得儒学研究者,政府、企业管理者以及关心儒学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读者关注。

  •  
    279,-

    在这个越来越极端化的世界上,左派与右派之间的理性对话还有可能吗? 作者的回答是,有。前提是,双方都放弃自己所信仰的是"绝对真理"的想法,并认识到社会治理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终极答案。 作者认为,包括中国左派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和右派所信奉的自由主义在内,西方文明的共同特征是过分强调人类的自私本能,其社会治理方式则重在保护个体权益以及限制自私之恶。中国文明则过分强调人类的群体依赖本能,对个体价值和权益压制多于保护。而自私与群体依赖同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种群生存发展缺一不可的必须条件。 因此,左派与右派都应该跳出藩篱之外,学会用"谱"的概念来看待问题。人们的各种理念以及基于理念所设计的制度、架构,都不是绝对正确、永远有效的。社会治理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们只能采取以变应变的方法,构建能够及时对社会问题作出反应的充分灵活的治理机制。

  •  
    295,-

    作为"谱看世界"丛书的第一卷,本卷的任务是:较为全面地剖析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各个主要理论分支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介绍不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自己的相应解决方案,为其后各卷构建不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的全新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作者认为,作为对组成世界的最基本要素的理解,元数学或元物理意义上的"点"是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内的各种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对"点"的确定性认识决定了它们的共同特性:相信绝对真理的存在,并且力图追求绝对真理。对于这种世界观而言,世界万物都直接起源于这个真理,或可以被这个真理完整地加以解释。而作者试图建立一种不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之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世界万物始终都在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永恒,其并不追求所谓的绝对一致和观点的完美,而是对事物表达的包容性。而不承认完美,其实包容了更多的美,让美永远都可以去追求、可以创造、可以改进,从而使未来永远都有更美的希望。

  • av ¿¿
    295,-

    ¿¿¿¿¿¿¿¿¿¿¿¿¿¿¿"¿¿¿¿"¿¿¿¿¿¿¿¿¿¿¿¿¿¿¿¿¿¿¿¿¿¿¿¿¿¿¿¿¿¿¿¿¿¿¿¿¿¿¿¿¿¿,¿¿¿¿¿¿¿¿¿¿¿¿¿¿¿¿¿¿¿¿¿¿¿¿¿¿,¿¿¿¿¿¿¿¿¿¿¿¿¿¿¿¿¿¿¿¿¿¿¿¿¿¿¿¿¿¿¿¿¿¿¿¿¿¿¿¿¿¿¿¿?¿¿¿¿¿¿¿¿¿¿¿¿¿¿? ¿¿¿¿¿¿¿¿¿¿¿¿¿¿¿¿¿¿¿¿¿¿¿¿¿¿¿¿¿¿¿¿¿, ¿¿¿¿¿¿¿¿¿¿¿¿¿¿¿¿¿¿¿¿¿¿¿¿¿¿¿¿¿¿¿¿¿¿¿¿¿This is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Er Xiang's stories headed by Back to 2046, a warming, touching science fiction.College freshman Yishu meets a beautiful girl named Linlong, finding himself naturally attracted to her. When he discovers that she is a half human, half computer cyborg, he is not deterred. Does she know about love or, can she feel it? Will they develop a real relationship? What will they experience? Erxiang tells a convincing, touching love story. Aside from Back to 2046, her latest collection includes 11 stories on different topics but all equally touching.

  •  
    245,-

    They are not horses though they have faces like horses. They are not deers though they have deerlike antliers. Tjey are not cows though they have cow-like hooves.And they are not donkeys though they have donkeylike tails. That's why the Pere David's Deer, a native Chinese species, is called "the four unlikes" in China. Its official name was given after French missionary Armand David, who found it in a royal hunting garden south of Beijing and introduced it to the west in 1865. The 3 million-year-old species almost went extinct about 100 years ago with only 18 remained in London. It was then re-introduced to China. Read the fascinating stories about the Pere David's Deer, and help build a better future for them and the human being. Read more fascinating stories about the other 2 natives Chinese species: Tales of The Golden Monkeys (ISBN:978-0-9997514-0-4) and Tales of The Elephants (ISBN:978-0-9994263-9-5).

  •  
    245,-

    The golden monkeys are unquestionably the most beautiful monkeys in the world. Most of them inhabit the mid- and south-western mountains of China. Their total population is only around 28,000, and human activity is the biggest threat to the survival of their species. This book provides a brief yet tho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golden monkeys. Hopefully it will bring attention to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and serve as an appeal for better protection of them.Read more about the other 2 native Chinese species: Tales of the Père David's Deer (ISBN: 978-0-9994263-8-8) and Tales of Elephants (ISBN:978-0-9994263-9-5).

  • av Chen
    275,-

  • - The Path of a Picturesque Literature
    av Tan Hanwei
    825,-

  • - A Memoir of Loss, Building a Boat, Rebuilding a Life, and Rediscovering Marco Polo's China
    av Walt Hackman
    339,-

Gör som tusentals andra bokälskare

Prenumerera på vårt nyhetsbrev för att få fantastiska erbjudanden och inspiration för din nästa läsning.